首页
资讯
古玩
摄影
书画
收藏
展览
艺术家
张泽远专访:以用户体验设计师的视角,探索设计的未来
发布时间:2024-10-08 21:08   |   来源: 艺术中国   |   责任编辑:李格林

导语:

张泽远是一位饱受全球赞誉的用户体验设计师,拥有超过20项全球顶级的设计奖包括:iF设计奖,法国设计奖,伦敦创意设计奖,国际设计奖,意大利A‘设计奖,台湾金点设计奖,美国缪斯设计奖,美国泰坦创意设计奖,欧洲工业设计奖等杰出奖项认可。他以独特视角运用用户体验设计的思路和方法,创造独特的用户体验和商业价值。他的设计涉猎横跨不同领域,包含创新医疗设计,前瞻性驾驶体验设计,以及创新金融软件设计。他对新兴技术充满热情,善于将擅长将用户洞察、设计系统和应用工程相结合,创造独特的用户体验。

今日,张泽远接受了‘艺术中国’的专访,深入解读用户体验的工作,以及对于未来创作的展望。

用户体验设计师:张泽远

艺术中国:用户体验设计师是一个近些年来兴起的职业,您可以为我们解读一下这个职业的具体工作内容和职业范围吗?

张泽远:用户体验设计师作为一个新兴职业,虽然从名称上看起来很年轻,但其实它的核心工作与其他设计师并没有本质区别,都是为了打造出优质的产品,无论是数字产品还是实体产品。我工作的重点是确保用户在使用这些产品时能获得最佳的体验。这不仅仅涉及到视觉设计,更多时候,我们需要优化交互流程、合理设计信息架构,以及确保产品的易用性,减少用户在使用过程中的错误率。因此,用户体验设计实际上是一个跨学科的职业,需要与不同的团队密切合作,才能创造出真正优秀的产品体验。

随着信息时代的快速发展,我非常高兴看到这个职业的成长和扩展。用户体验设计师如今已经成为许多新晋设计师的职业首选。更重要的是,这个职业的应用范围也在不断拓宽,不再局限于某些特定的产品类别。无论是在我们日常使用的软件,还是在工业和商业场景中,用户体验设计都在为产品带来显著的商业价值。甚至有些公司已经开始设立“员工体验设计师”这样的职位,专门为优化员工的工作流程和体验,从而提升公司整体的效率和价值。

获奖证书节选:张泽远

艺术中国:您最近的用户体验设计项目《热瞳智驾》,通过热力成像的方式来探测座舱中成员的情况,获得了多项国际认可和报道,您如何设想并提出了这样独具创造力的项目?

张泽远:这个项目其实是一个行业内多年经验和眼界积累之后产出的项目。当然最终的落地与执行还是在今年的北京车展之后。利用热成像对人的生理状态进行分析其实是一个发展了很长时间的学科。早在我的硕士在伦敦大学学院求学时,我的其中一名导师就在做相关的研究,他的方向是利用简单的手持设备拍摄出普通的二维图片,再将其转化成热成像图片,进而利用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的算法去分析和判断目标对象的精神状态,例如情绪。当时这样的技术给了我非常大的震撼与触动。后来在行业的积累中,我之前有过很长一段时间在宝马的全球创新车库做前瞻性研究的工作,我们发现智能驾驶的普及,非常重要的一步便是在车辆自动驾驶的过程中,持续不断的对座舱成员,尤其是驾驶员的注意力进行不间断监测,以防驾驶员分心。当时我们就发现这有一个非常大的问题,即隐私问题。车是一个非常私人的空间,但是为了维持自动驾驶或者辅助驾驶的要求,需要对座舱,尤其是驾驶员进行监控,但是这种监控留下了非常多的隐私隐患。我们所有行程中的音像资料并不能保证不会被泄漏,事实上我们看到了非常多隐私视频的泄漏,对于乘客造成了非常不好的影响。所以解决这个问题其实一直是我考量的一个重点。

在今年的北京车展上,我有幸结识了许多汽车配件供应商,并深入了解了各国不同的法律法规。这次机遇促使我们通过反复测试和验证,提出了一条创新性的技术路线:利用低像素密度的热成像监控,结合机器学习的方法来分析车内乘员的状态,包括驾驶员的注意力监测等。令人惊喜的是,这种技术不仅在隐私保护方面有显著优势,还能应用于更多场景。例如,检测车内是否有儿童,并对儿童座位区域进行防误触设置;或者,当座椅上有重物时,热成像技术可以判断并避免错误触发未系安全带的警报。

目前,我们正在积极与供应商合作,希望尽快将这项技术推广应用。这个项目的核心在于从用户痛点出发,通过探索技术路径解决实际问题。这种方式在用户体验设计中非常常见,是解决复杂问题的有效手段。我们通过深入理解用户需求,结合前沿技术,创造出既能提升用户体验又能保障隐私和安全的创新解决方案。

热瞳智驾:车载界面展示

热瞳智驾:使用机器学习对座舱乘员热成像数据进行分析

艺术中国:您的《扎染:再复兴》做了很多特别的尝试,利用数字化的方式去帮助传统的扎染技艺的保护,您能介绍一下这个项目的初衷吗?

张泽远:《扎染:再复兴》项目的初衷,不仅仅是为了保存一种即将失传的手工艺,更是为了让这种古老的技艺在数字化时代焕发新的活力。白族的扎染技艺,作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凝聚了独特的民族审美和文化表达,但由于现代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越来越少的匠人愿意继续从事这项复杂而耗时的手工技艺,年轻一代的兴趣也逐渐淡化。与此同时,手工艺的市场需求逐渐萎缩,面临着资金和资源的双重困境。

白族传统扎染成品展示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推出了《扎染:再复兴》项目,试图通过一种全新的方式来连接传统与现代。这不仅仅是对扎染技艺的简单数字化展示,而是通过一个互动性极强的手机应用,让用户可以亲身参与到扎染的制作过程中。在这个应用中,用户可以选择不同的图案和染色方案,虚拟体验扎染的每个步骤,从折叠、捆绑到染色、揭布,每一步都充满了工艺的魅力和艺术的探索。这种游戏化的流程设计,让用户不仅仅是一个旁观者或消费者,而是参与者和创作者,这种互动极大地增强了用户与扎染工艺之间的情感连接。通过这种数字化的参与体验,我们希望让更多的年轻人和城市消费者对扎染产生兴趣,不再只是简单地购买一件成品,而是通过亲自“制作”一件扎染作品,感受其中的艺术性与手工技艺的独特魅力。这样一种深度参与的方式,不仅提升了用户的文化认同感,也为传统工艺带来了新的市场机会。

从项目的实际影响来看,数字化的介入不仅为传统匠人带来了更多的经济收入,也让整个社区重新认识到扎染技艺的价值。项目推出的第一年,我们帮助当地匠人将收入翻了三倍,扎染产品的市场需求显著增加。同时,通过将扎染技艺的传承与现代技术相结合,我们建立了一种可持续的商业模式,让这些传统技艺得以在全球化的时代中继续传承和发展。

通过这个项目我们不仅是在探索对手工艺的数字化呈现方式,更是在探索如何通过设计、技术和文化的交融,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提供新的发展路径,一种可持续的保护方式。我们也很高兴这样的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式也获得了国际设计大奖,纽约产品设计奖的认可。

扎染:再复兴用户交互界面

艺术中国:您如何看待未来用户体验设计的发展?现在AI大模型的出现又会对这个行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呢?

张泽远:未来的用户体验设计将向更加个性化、智能化和无感化的方向发展。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尤其是工具的创新,过去几十年里各行业的入门门槛已经大幅降低,人们可以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专注于真正的创造性工作。我们从最早的命令行界面(CUI),到如今的图形用户界面(GUI),再到未来的多模态交互,整个发展过程都在逐步解放用户的操作负担,使人与技术的互动变得更加直观和自然。要知道,50年前的计算机是没有鼠标的,所有操作都必须通过键盘输入指令,且对指令的准确性要求极高,容错空间非常小。这种历史对比让我们更清楚地认识到,用户体验设计在技术演进中的重要性。

我的导师,用户体验设计领域的专家Yvonne Rogers在她的著作《交互设计:超越人机交互》中曾提到,未来的交互应该更加贴合人类的直觉。理想的交互设计是用户几乎感觉不到它的存在。这个观点让我深有共鸣,好的设计不应成为用户的障碍,而是应当让用户全身心地投入到任务本身,而非在适应工具上浪费时间。

张泽远在伦敦大学求学时的导师:Yvonne Rogers

AI大模型的出现,将对用户体验设计产生深远的影响。目前,很多软件的设计逻辑往往是基于工程师的思维,而非用户需求,这导致用户在操作时常常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学习基础技能,甚至在解决问题时也难以迅速找到直观的解决方案。而AI大模型的潜力在于,它可以从根本上改变这种设计思路,用户不再需要掌握繁琐的基础操作技能,而是能够通过自然语言或简单的交互完成过去需要大量经验和积累才能实现的任务。

当然,我个人认为目前基于对话范式的AI交互并不是最终的成熟方案。虽然自然语言交互在直觉上是通过语音实现的,但其局限性在于只能一次处理单一的信息流,承载的信息负荷非常有限。而相比之下,视觉交互则能同时处理多条信息流,我们可以利用视觉上的空间来容纳更多的信息,并在需要时随时调取,这极大地扩展了人的信息处理能力。

因此,我认为AI大模型对用户体验设计最深远的影响在于,它将让每个人变得更加全能,不再受制于技术壁垒。用户将能够更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需求,不再被工具的复杂性所束缚。这种变革将极大解放人类的创造力,推动设计过程的民主化,使每个人都能够拥有更高的生产力和创新能力。未来的用户体验设计应更加关注如何与AI技术深度融合,让技术真正服务于人,简化复杂性,激发出更多创意和无限的可能性。

艺术中国:从您的经历来看,您并非传统意义上从设计科班出身,反而拥有丰富的商业和工科背景。您认为这些经历对您的用户体验设计师职业生涯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呢?

张泽远:我非常享受这样独特的发展路径。虽然我的背景并不是传统的设计科班出身,但正是这种多元化的经历赋予了我更广阔的视角和丰富的能力。我在英国的诺丁汉大学完成了本科,在此期间我接触了商业和工业设计领域,这让我在用户体验设计中不仅能够从设计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还能更深入地理解技术实现的可行性以及商业需求的战略重要性。这种跨领域的学习为我日后的设计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硕士阶段,我进入了伦敦大学学院的人机交互专业学习,这使我得以从心理学、认知科学等多角度深入理解用户的需求和行为习惯。通过对人类与技术交互方式的研究,我逐渐意识到,用户体验设计不仅仅是美观和易用,更重要的是如何让用户在使用产品时感到舒适、自然。这些理论知识,结合我在技术方面的背景,帮助我在设计时能够更全面地理解技术的约束与可能性,最终实现更加人性化的设计。

在工作经历方面,我有幸在医疗、汽车和金融等多个行业中积累了丰富的设计经验。这些行业都有着极为独特的用户需求和严格的行业标准,通过在这些领域的实践,我学会了如何在不同的约束条件下为用户提供最佳的体验。例如,在医疗行业中,设计不仅要考虑到用户的操作便捷性,还要确保用户安全和数据隐私的高度保护;在汽车行业,我必须平衡驾驶安全与用户隐私之间的矛盾;而在金融领域,设计则更侧重于数据的精准性、交易的高效性和用户操作的直观性。

这些多领域的跨行业经验,不仅拓宽了我的设计视野,还让我能够在复杂的业务需求中找到与用户体验之间的最佳平衡点。每一个行业带来的不同挑战,进一步增强了我在设计思考中的灵活性和适应性,使我能够提出兼具创新性与可行性的解决方案,使我能够站在商业、技术和用户三者的交汇点上进行设计决策。正是这种跨学科、多领域的经历,促使我在用户体验设计师的职业生涯中更加从容地应对复杂的挑战,并为我带来了更多的创新灵感和成就感。

(受访人:张泽远采访人:王有龄资料来源:张泽远)

京ICP证 04008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可信网站

CopyRight © 2017-2018 http://shineup.artcn.org.cn,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正在上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