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古玩
摄影
书画
收藏
展览
艺术家
李怀亮:“艺结同心”用艺术联合创作对周边国家命运共同体建设的作用
发布时间:2025-07-31 16:34   |   来源: 艺术中国   |   责任编辑:李格林

中国传媒大学人类命运共同体研究院与北京创荣时代艺术中心联合打造的“艺结同心:周边国家命运共同体艺术联创季”已经拉开帷幕,目前除了百余名中国艺术家以外,还有日本、马来西亚、巴基斯坦、俄罗斯等周边国家的艺术家积极参与其中。

 

 

在中国与周边国家数千年的文明互动中,艺术始终扮演着“民心相通的先行官”角色。从鉴真东渡带去的书法艺术到当代中日韩画家共绘《黄海潮》,从敦煌壁画中的印度佛教元素到中马艺术家合作的“娘惹瓷”创新,这些跨越国界的创作实践,不仅塑造了东亚文化圈的共同审美基因,更在当代为构建周边国家命运共同体提供了可触摸的情感纽带。

 

一、打破认知壁垒:艺术语言的共通性消解文化隔阂

艺术联合创作首先是解构认知偏见的视觉语法,能以直观的表达方式打破文化壁垒。中日两国在唐代形成的“书道共同体”至今仍具启示意义:空海大师将王羲之书法精髓带回东瀛,与假名文字结合创造出“和样”书风;而赵孟頫晚年临摹的《兰亭序》中,已悄然融入了日本“飞白”笔法的灵动。

这种双向渗透在2023年“东京-北京书法双年展”中得到新诠释——两国书法家以“水”为主题共同创作,日本书家的“崩笔”技法与中国书家的“屋漏痕”笔法在同一卷轴上对话,直观打破了“书法为单一文化所有”的刻板认知。正如参与创作的井上有一所说:“当毛笔在宣纸游走时,民族的边界会像墨晕一样自然消融。”这种视觉语言的共通性,比政治宣言更能抵达民心深处,为命运共同体建设扫清认知层面的障碍。

 

二、构建共识载体:创作实践凝聚文化身份重叠区域

在构建文化身份的重叠共识方面,艺术联合创作能打造具象化的文化共识符号,中越两国的“铜鼓艺术联盟”提供了生动范例。公元前3世纪便在岭南地区流行的铜鼓纹饰,既在越南清化遗址出土的“翔鹭纹鼓”中保留着骆越文化基因,又在广西左江花山岩画中与中原青铜纹样交融。

2024年两国艺术家启动的“铜鼓纹样重生计划”,将传统太阳纹与现代几何图形结合,设计出既具辨识度又能为两国人民共同接受的新图腾,这些图案被应用于南宁至河内的高铁内饰,成为移动的文化共识载体。这种创作不是文化挪用,而是如越南艺术家黎公俊所说:“像铜鼓铸造时的合金配比,每种元素都保持本色又共同成就新质。”这些凝聚共识的文化符号,为周边国家命运共同体提供了情感联结的支点。

 

三、修复历史裂痕:创伤叙事促进心理层面和解

面对历史积怨,艺术联合创作更能发挥创伤修复的仪式功能,为命运共同体建设疏通历史心结。中俄两国在二战后开展的“战争记忆艺术工程”极具代表性:圣彼得堡艺术家与哈尔滨画院合作,将苏联红军解放东北的历史场景与中国民众支援前线的故事并置创作,形成《同一片星空下》系列油画。

这些作品在莫斯科和长春巡回展出时,老年观众的共同落泪证明,艺术能将不同民族的苦难记忆转化为人类共通的创伤体验。正如俄罗斯美术学院院士西多罗夫所言:“当画笔触碰历史伤口时,它同时也在缝合裂痕。”这种基于共情的记忆重构,为政治和解奠定了心理基础,让命运共同体的构建拥有更深厚的情感支撑。

 

四、催生合作动能:创新实践拓展区域协同维度

在当代语境下,艺术联合创作正在催生新型区域合作伦理,为命运共同体注入实质性合作动能。中印两国近年开展的“丝绸之路数字壁画计划”,通过3D技术复原克孜尔石窟与阿旃陀石窟的壁画,让印度教神祇与佛教飞天在虚拟空间共舞。参与项目的印度青年设计师阿米尔发现:“我们在修复毗湿奴壁画时,必须参考敦煌壁画的色彩体系,这种技术依赖让‘文明冲突论’显得可笑。”

同样,中马合作的“娘惹文化创新实验室”,将福建漆艺与马来巴迪蜡染结合开发的家居产品,已进入东盟10国市场,创造出“各美其美”的经济伦理。这些实践证明,艺术联合创作不仅能消除心理隔阂,更能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合作动能,让周边国家命运共同体的建设落到实处。

 

美国Project Zero研究揭示的规律——跨文化艺术创作能使青少年种族偏见指数下降37%、文化共情能力提升29%,为理解人类文明交流提供了科学注脚。从Project Zero的研究数据到东亚书法的千年对话,一个深刻启示逐渐清晰:当艺术家们共同调和颜料、校准琴弦时,他们实际上在重写国际关系的底层代码——将“非此即彼”的零和思维,转化为“和而不同”的共生逻辑。在逆全球化思潮抬头的今天,中国与周边国家的艺术家更应秉持“笔墨当随时代”的智慧,让联合创作成为构建命运共同体的“审美黏合剂”。正如韩国画家金弘道在《岁华纪丽图》中所展现的那样,当不同文化元素如四季风物般在同一画卷中流转时,人类文明的星空才能真正璀璨生辉。相信这次跨国艺术家共同参与的“艺结同心”活动能够为周边国家之间的“民心相通”搭起艺术的桥梁。

(作者:李怀亮,中国传媒大学人类命运共同体研究院院长、教授)

京ICP证 04008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可信网站

CopyRight © 2017-2018 http://shineup.artcn.org.cn,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正在上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