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美术创作写到民族复兴的历史上|王慧清专访
把美术创作写到民族复兴的历史上
王慧清
为中国美术培根铸魂
王慧清,四川绵阳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中国李白研究会会员,四川省美协会员。由四川省文联推选为“优秀艺术家”。
2010年荣获中国通俗文艺终身成就奖。
2017年,创作川剧《诗酒太白》剧本,荣获四川省第九届巴蜀文艺奖。
2013年秋在宁波美术馆个人画展《中国当代作家绘画提名展》。
1995年在马来西亚吉隆坡举办个人画展。
出版《万紫千红-王慧清彩墨牡丹》等个人画册。参加国内外展赛并有部分作品获奖。
创作长篇历史小说《李白》,在国内外4次出版,曾由文化部转外交部赠送法国总统希拉克。
创作大型历史电视连续剧《李白》48集剧本和川剧电视连续剧《太白进京》21集剧本,创作戏剧剧本18部。
共著述有关李白的文艺作品和学术论文240多万字。
北京创荣时代艺术中心 石艳:您提到主张融汇古今,追求形神兼备。崇尚大气磅礴的意境和欣欣向荣的神韵,在创作中,您是如何将传统与现代相结合?实现形神兼备的艺术追求。这种创作理念对你的艺术品带来了哪些独特的风格和内涵?
王慧清:花鸟画以其独特的风格和魅力早已成为了中国传统绘画的代表之一。从唐代,花鸟画就从诸多画种中分离出来独立成科。绘制手法与他国画种不同,着重点线面的有机统一,追求生动的形态,让人们感受大自然的生机与和谐。我主要创作以牡丹为题材的中国画。我国古代画家在画牡丹这个题材方面有着优良的传统。宋代的黄荃、徐熙、钱选都是卓然大家,我更喜欢徐熙的野逸,清新洒脱,趋于神妙俱全的境界。徐熙重视写生,从大自然摄取盎然生机呈现在自己的画面中,所以他的花鸟画总是显得生机勃勃。到了近现代的吴昌硕,齐白石将金石书法民间情趣融入画作中,形成自家面目。王雪涛、于非闇、王道中等诸大家,他们总是一边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一边汲取多方面的营养,开创属于自己的画风。王雪涛学习西画增进花鸟画的造型,使之栩栩如生,完成了从大写意到小写意的过渡。继承学习前人对花鸟画的成就,增进自己的学养,我正在践行把前人的成就通过提炼再创造转化形成新的风格。庄子曰:“天地有大美而不言。”自古以来通过向大自然学习,对表达对象的观摩和揣测中在线写生,是花鸟画必不可少的有效途径。我多次“逐花而行”,不辞辛苦来到彭州、洛阳、菏泽、西安、北京等地拍摄和写生。就是为了近距离的去寻求和体会天地间的大美。
所谓形神兼备的“神”,一方面是大自然赋予牡丹花特有的“天生丽质”,她颜色明丽多彩,温柔可爱,雍容华贵。另外一方面是历代各个阶层从自身角度出发赋予它文化内涵的阐释。早先人们认为它是“富贵花”是官贵的象征,到了近现代,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花鸟画也早已平民化,人们对美的追求,对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追求早已普遍化。所以,我认为画家应赋予不同的画作以不同的精神,牡丹的精神在于她以顽强的生命力于天地间盛开的时候,那种欣欣向荣,繁荣昌盛,和平美好,春意如海,大气磅礴;正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家庭,和一个人所需要的、希望的那种气象。
水墨
再则,牡丹这个题材从来是雅俗共赏。文人画花鸟画家,将极具写意的风格推向极致。近现代的花鸟画则学习了西方的素描技巧。同时也与民间艺术紧密相连,民间的牡丹其色彩更强烈,更直接。结构自由,专营“喜气”,为广大百姓所喜爱。在明清之后,时代变革,岭南派和海派的画家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借鉴外来艺术。打破门户之见,把近代花鸟画转化成了平民艺术。令人耳目一新。融汇中西,色彩华美,造形生动而兼具实用性与现实性,完成了花鸟画从古到今的完美嬗变,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素养赋予花鸟画的神韵和生命的意义。
过去中国画尚小巧优雅,我所画牡丹却以六尺巨幅为主,浓墨重彩,施以绚丽的色彩,使之盎然春意跃然纸上,大有“春潮澎湃花如海”的宏大气势。我喜欢不拘一格,巨幅、小品、工笔、写意,各具意境,有团花族锦者,有亭亭玉立者、有迎风起舞者,有玲珑可爱者,有清新淡雅者,有水墨淋漓者······舍弃民间传统的粉腻之设色,于秾丽中见不俗,学水彩灵动多变,在清新中寻发生机;故藏家中对其有“艳而不俗,美而不妖”之誉。我通过增强画家的文化积淀,认真观察写生向前辈学习,借鉴外来艺术,向民间学习,在追求“形神兼备”的道路上,不懈求索。力图将传统技法与创新相结合。广泛提取西化的特点。加强色彩应用使之有新鲜感和时代感,雅俗共赏。我的彩墨构图饱满纵横交错生机勃勃风采变煥,另有一种自然天成的风韵。有藏家说,在北国阴冷的冬天,你看到这幅鲜红的牡丹会感到温馨,心中光明透彻,充满无限生机和热烈的希望。画家让它给你带来吉祥如意繁荣昌盛。好像驱除了冬天的阴霾。
我有一池墨 大笑洒天風 43cmx66cm
北京创荣时代艺术中心 石艳:您曾经创作长篇历史小说《李白》。并在国内外多次出版作品,还曾有文化部转交外交部。送法国总统希拉克这种历史题材的创作与您的花鸟画作品是否存在某种内在联系与共同之处?
王慧清:唐代诗人人数众多,如璀璨群星。唐代以李白和杜甫为代表的诗歌,充满着爱的力量。2008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法国作家勒克莱齐奥说:“唐诗,尤其是李白的诗,充满着爱的力量。这是一种宇宙功能性的力量。这是唐诗无比伟大的原因,因为唐诗带来了一种永恒性。”
我的长篇历史小说《李白》在2002年底,由中国文化部外交部转赠法国总统希拉克。书中对李白及其时代有着充分的描写,唐代疆域广阔,盛唐的开放繁荣举世瞩目,达到万国来朝的盛况。中国的诗歌天才李白也应运而生。李白热爱苍生、热爱社稷、热爱亲人友人,热爱自由、热爱他崇高的理想······李白辉煌的文学成就,惊涛狂浪般的思想感情,诗中汪洋恣睢的才情,典雅的格调,峥嵘高华的意象,以及蕴含创造力和生命力影响着盛唐,也照耀着后世诗坛,影响着中国人和海外读者的精神世界。李白的诗歌的对世界的创造力影响力,与宇宙对于生命的创造、生发、包容互相呼应。所以勒克莱齐奥称之为“宇宙功能性的力量”。我所专注以国画形式表现的牡丹题材也是在唐代蓬勃兴起的,在繁荣开放的唐代,牡丹种植也达到一个高峰,雍容华贵的牡丹花也应运而生,我画牡丹追求对盛唐气象的表达都是源于此。李白的诗歌无限滋养了我,我要在我的彩墨牡丹中体现出盛唐气象来,追求宏大而优雅。我以浓墨重彩来表现这种美艳而茁壮的植物。牡丹是大自然的骄子,是怒放的生命。它花型硕大,有九大色系,近千个品种。在盛开的时候,花如海浪绚丽至极。大气磅礴,场面辉煌。大美天成,像极了李白的诗风。异香弥漫了城市的大街小巷,盛花期时老人和小孩都来看花,万人空巷。在春天这个美丽的季节,带着天地间的爱意。向人们展示生命的盛宴。我力图画出牡丹花盛开的绚丽色彩和轰轰烈烈的强大气场。描绘牡丹的生命状态以及对大自然和人类的密切联系。
唐代李白咏牡丹的诗也雄踞历代所有牡丹诗的榜首。
李白的《清平调》三章中这样写道:“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阑干。”凡画牡丹者都应该多读李白这首诗,体味诗中牡丹的风采,方能在画面中对牡丹有很好的表达。
云想衣裳花想容 136cmx66cm
北京创荣时代艺术中心 石艳:以人民为中心,立中国精神之魂。兴文化自信之风,新时代生活之根。应该成为社会主义美术事业的根与魂。您是如何理解艺术为人民的?你又是如何在自己的创作实践中践行这一理念的?
王慧清:古人说美术是“成教化,助人伦”的社会工具。所谓教化,从广义上讲就是完善人的素质。审美能力是文明的人类所应具备的一种素质。革命家,教育家蔡元培认为,要养成共和国国民健全之人格必须实行美术教育,把审美能力与国民素质紧密联系起来。随着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人们将追求内在的精神自由。人格完美和性情抒发。一次又一次的提升到一个崭新的阶段。大大的丰富了人类的心灵感受,使世界更美好。
中国花鸟画往往是通过人民大众所共同理解的象征寓意,表达风俗民情的吉祥福善的热爱生活的一切心理。吉庆吉祥,福寿平安,这是我们中华民族千古永恒的热望和追求。因为花鸟画亲民接地气的这一特点,千百年来永不衰竭。通过花鸟画艺术以及大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广为传播积极进取的乐观精神,给予人民大众以精神滋养,我们每一位花鸟画家,有责任去营造这样的精神和气氛去提升国民的审美素质和自身的人格需求。以立中国精神之魂。
早在古代中国人就有很高的审美能力。我们的三星堆,兵马俑、敦煌石窟都令世界震惊,历朝历代美术方面的佳作力作,传世之作层出不穷。近现代由于辛亥革命的发生,中西美学的交流频繁,。画家们有了广阔的视野。中西有了比较和互鉴,中国画不但不因西化的影响而丧失传统,而是吸取了西画的长处,创造出完全具有中国神韵和民族气派的中国画、艺术民族化,使中国画实现了自身的超越,产生了一大批如徐悲鸿、张大千、齐白石等卓然大家。
中国精神应该是正气浩然的,坚韧不拔的,包容并开放的,文明崇高的。世界许多发达国家的博物馆,藏有大量的中国美术精品令我们骄傲。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牡丹不仅仅是艺术的表现,更是文化,哲学和情感的表达。代表了人们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将来的向往,也寄托了对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使人们感受到大自然的生机与和谐。更可以领略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为我们的艺术世界注入更多的活力与魅力。
我国近现代的美术家,张大千等在一段时间内以绝对优势压倒全球的画家。而雄踞拍卖行榜首,我们没有理由自卑,更没有理由愚蠢地去否定。后人要努力向他们学习,让中国画的旗帜永远在世界画坛高高飘扬。
2023年12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