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向祖国说——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 | 专访董小庄
时间是伟大的见证者和书写者,75 年来,新中国历经风雨,砥砺前行。75 年前新中国的诞生意义非凡,庆祝其 75 周年不仅是缅怀,更是对未来的期盼。绘画是文艺创作的重要形式,承载着深厚内涵和时代意义。回顾中国美术发展,美术工作者创作了众多优秀作品。进入新时代,在习近平总书记带领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之路更加自信,广大文艺工作者坚定文化自信,努力记录、书写、讴歌新时代,深刻反映辉煌成就,感应时代主题和人民心声。当代文艺创作者肩负新使命,不断铸就文化新辉煌,为民族复兴凝聚力量。“人民艺术家”王蒙曾言,新中国的命运也是他的命运。走过75年,中国不断汇聚伟力。新征程上,文艺创作者应坚持正确方向,坚持人民至上,践行价值观,努力创作艺术精品,为繁荣中国美术事业、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文化新辉煌作贡献。
重要荣誉和成就: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中国版画家协会会员;四川美术家协会版画艺术委员会副主任;成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四川高校版画教学与创作促进联盟学术委员;中国四川大学艺术学院客座教授;吉利艺术设计学院特聘教授中国第六届成都双年展学术委员会委员;成都美术家协会版画艺术委员会主任;
中国美术家协会赴法国国际艺术家村驻留访问学者;
成都锦江区政府艺术顾问;
北海市委政府高级文化顾问;
重庆开洲区文化顾问;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获中国鲁迅版画奖;获第32届国际版画藏书票双年展提名奖;获第33届国际版画藏书票双年展特别奖;获第37届国际版画藏书票双年展荣誉奖;以董小庄《艺会五洲》国际文化生存体验项目拍摄的电影纪录片《我们有关系》获第五届加拿大金枫叶国际电影节荣获“最佳原创音乐奖”和“最佳艺术交流影片”两项大奖。电影纪录片《我们有关系》入围阿姆斯特丹Lift-Off国际电影节,支助了83位青年艺术家。
“艺会五洲”:一个观念艺术创举
“艺会五洲”听上去是一个很文艺的词儿,看这个题目下的作品,亦会觉得,它们不过就是一批架上绘画而已-即使是两个人一起画下的,即使这两个人来自不同国家,它们最终还是架上绘画。这多少会惹我们这么想:艺术家董小庄不过是在做跟大家同样的事:玩一点新花样,弄一点新创意,甚至是开了个时间跨度很大(五年)的“国际玩笑”而已……开始我几乎都是这么想的。可是在稍稍深入了解之后,就不难发现,“艺会五洲”里蕴含着很重要的东西,是通常的艺术创作触碰不到的东西。
这一点,其他批评家们也都发现了:比如张颖川说:“你的五洲艺术交流一开始就直截了当地触及到交往行为本质,这不是我们画院艺术家之间的所谓笔会交流……”(艺会五洲 一座艺术的巴别塔——张颖川对话董小庄)赵弥亦说:“中国画界的‘笔会’也是大家在一起画,但多半是逢场作戏,属于社交应酬。我刚听说这个项目的时候,想象它有没有可能不过是一场国际‘笔会’呢?今天看了两位的作品,才明白并非我想象的那样。董先生找了与中国文化反差大的文化来做活动,实际上是借用作画的行为使不同文化语境产生微妙碰撞。这看上去更多像行为艺术呢还是更多像绘画?我觉得里面的观念意义超过了最后完成的那些画作的意义。”(“艺会五洲·美洲篇”——董晓庄和埃米利奥访谈录)
一点不错,这件作品的价值,观念意义远远超出了最后呈现的那些画作的意义。下面,我们来谈谈这件历时五年的作品,作为“观念艺术”或者“行为艺术”方面究竟有什么意义。
《月光池塘》180cmX120cm布面丙烯2011-马丁-董小庄
我们先来看看小庄先生自己是怎么说的:
“我很早就喜欢四面八方地跑,喜欢不断有新的见闻。从25年前第一次出国到现在,我前前后后跑了不少国家,跟很多不同国家的人打过交道。跑的地方多了,我发现,尽管现在是信息时代了,但是文化和文化之间的信息交流仍然不对称,导致了在一种文化背景中长大的人对其他文化产生误读。……特别是当我发现国际上一些艺术界,知识界的精英人士对中国文化产生极大的误读时,就力所能及地邀请他们到中国访问,共同做一些文化项目。2010年邀请了比利时国际艺术大师马丁与我共同策划十二个国家的艺术家,在成都做报纸媒介创意展。与马丁相识十几年,他没到中国之前同样对中国文化抱有成见,包括对中国画等很多中国传统的东西都不以为然。到中国后,有了亲身见闻,感受到一些中国文化的细节,才有所触动。由于共同参加展览,我们彼此看好对方的作品,我告诉他,我的工作室在一大片荷塘之中,可以一起在那里共同创作,并在公共场所中向观众演示创作过程……后来在我们一起去都江堰参观的路上,马丁提出……他用他的方式,我用我的方式,但每一幅画都共同完成。我们想通过共同作画,求解双方在心理、艺术和文化上的差异和沟通之道。这就是整个项目的开头。”(吴永强:“艺会五洲·美洲篇”——董小庄和埃米利奥访谈录)
这是个美好而友好的计划,真正落实起来可就尝到苦头了:“刚开始我们合作时,马丁先生好几次冲出门去找翻译,我会把他认为画得好的部分抹擦掉,他非常生气。而我认为抹擦掉了的可以重新选择重新画,艺术就是从毁灭开始的,毁灭后就有重生的可能性,这是我们两人的区别。每当此时,我就耐心地坐下来等马丁安静下来,重新开始我们的艺术对话。”实际上,“一个受西方文化熏陶长大的理性严谨的人,跟一个看病都用中医中药的东方人在一起,沟通起来十分艰难,问题一个接一个,不断纠结,不断梳理,不断解扣。”(吴永强:“艺会五洲·美洲篇”——董晓庄和埃米利奥访谈录)
《仙境》200cmX100cm布面丙烯2011-马丁-董小庄
创作过程是如此,寻找艺术家一样难。小庄先生这样告诉我们:
“寻找艺会五洲项目的合作艺术家是一件纠结、困惑、悬心的事,企盼一年等待一年。这一过程,比创作本身还令人不安,在什么国家寻找,相遇到怎样的艺术家,艺术思维与宗教观点如何,接受邀请后能否如期赴约,用什么样的艺术形式、材料媒介、生命态度、时代文本才能唤醒相互应答,才能避免分裂、冲突、逃离,以至于进入相互的尊重、和谐的重生。……艺术家的灵魂永远是不安的,犹如社会与人永远不安,艺术诞生于此。”(董小庄:神在哪里?边界又在哪里?)
我们了解了“艺会五洲”的创作过程,就都会同意,它的确“是一个超级高难度的互动对话,甚至从传统艺术理论体系来看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交流项目,艺术创作活动过程中个性心理深处的体会和个人经历私密经验之间的差异性似乎不可逾越。‘艺会五洲’在中外艺术史上都是首例,一个创举,超越了所谓‘艺术’专业的表现领域,是一个社会大文化课题。”(张颖川:艺会五洲 一座艺术的巴别塔)没错,这件作品挑战的不是艺术,它完完全全是在挑战人,挑战自我。正是在“挑战自我”这个层面上,“艺会五洲”于是触碰到了“通常的艺术创作触碰不到的东西”。
《外象》400cmX200cm布面丙烯2011-马丁-董小庄
也许有人马上会不同意这个说法:“挑战自我”难道有什么稀奇嚒,艺术家善于“挑战自我”的大有人在。只说毕加索好了,他不停地改变自己的艺术风格,就是在不停地挑战自我,结果,他的不断创新让他做成了大师。
可是且慢,这里需要做一个区分:艺术家的确会有一个“挑战自我”的任务,否则,他会做出重复的作品——这是艺术创作中忌讳的事。然而,我们来细想想看,通常,艺术家“挑战自我”主要是指挑战他们自己手上在做的事,挑战他们已经形成的风格技法——他们注意的对象是那个“艺术”,不是那个在玩艺术的“人”。毕加索是在不断地改换风格,可是他曾改打算用艺术来改变自己人格吗?没有吧!?他没有觉得有这种需要,他对自己自信得很。艺术家通常都对自己自信得很。所以,挑战自己手上的画该怎么去画是一回事,直接挑战那个在画画的自己是另一回事。这里可以很有把握地说,很少人能够去挑战那个作为存在的自己(唯有修行者肯那么做),艺术家尤其不能。说来人都有个“自我”,而艺术家的“自我”总是比平常人更加鲜明。他们最怕的就是“自我”不够突出,他们不但要在自己的作品中凸显“自我”,甚至在穿着打扮上都愿意与众不同来彰显这个“自我”。在艺术上似乎是,“自我”越强悍,风格越强大。自我越鲜明,作品越有趣。因此艺术家最害怕的,就是失去自我,最讨厌的,就是别人来抹杀他的自我。
《成都印象.川剧之二》布面丙烯120x90cm 2012-埃米利奥-董小庄
“他们内心的排他性是保持这个个性的心理基础。这样的特质,决定了他们不可能与其他艺术家有真正意义上的‘合作’。东西方两个画家又各操各的语言,彼此听不懂对方,在这种情形下‘对话’,他们的契合点在哪里?他们又如何在一幅作品里即保持自己的独特性又能合二为一?作品即是我的也是你的,是我们两个人一起生出来的混血。在作品中即要发现二者的个性痕迹,又做到和谐统一,能做到这一点吗?能准确地把握吗?一山容二虎?一个独裁国家有两个都说了算的总统?”(W“国际玩笑”)
说来叫人几乎不信,小庄先生的“艺会五洲”,居然就是在这个最不能触碰的地方一刀切下去的。它的难度有多大呢,用非洲小伙子阿洋达的话说是:“这是一趟甚至哥伦布不能甚至不敢尝试的旅程”,(阿洋达.马布鲁:“关于合作的报告”)恐怕他就是深深品尝到了,艺术家内心“君主”宝座被挑战而带来的“锥心之痛”吧。说真的,在常识里我们都知道,推翻人家的君位,是会惹人拼命的。即使艺术家之间的冲突不至于夸张到“拔刀相向”,但“拂袖而去”是完全可能的。实际上,这五年中就曾有一位来自澳洲的艺术家纽威尔,因不肯放弃那个“自我”的君位,不肯开放出自己内心的空间,拂袖而去了。
《圣域之境》 布面丙烯200x160cm 2012-埃米利奥-董小庄
作为一个好的艺术家,小庄先生知道自己要做什么,无论难度多大也要把它做成。他不怕“艺会五洲”落实难,也不怕“艺会五洲”时间久,他就是得制造出这么个机会,让两个在地域上相隔着千山万水,在文化上南辕北辙的艺术家在一次次冲撞、愤怒、委屈、生气、惶恐、无奈……等等磨难中,让“自我”这个堡垒被撼动,一旦它被撼动了,瓦解了,放弃了,创作者将会浴火重生。这一点,被每一个坚持到底的艺术家证实了。
非洲艺术家阿洋达说:“通过这次合作,我发现了一个存在我体内的新我。董先生成功地帮助我释放了我体内的巨大能量和力量,我如同与大象同行,得以无所畏惧面向世界,愿意分享一切……这里,我们在人生的旅程又迈进了一步,比登月第一人迈的步子更大。”(阿洋达.马布鲁:“关于合作的报告”)
澳洲艺术家托尼·苏格特是这么说的:“2013年8月16日,我飞到四川成都,去完成一份来自艺术家董小庄的国际合作项目的邀请。我知道这将会是一次艺术探险,但是我完全没有意识到这是一次多么紧张强烈、具有挑战的探险。整个过程就如同一次艺术之旅,我觉得我在成都的这段经历是我人生的一次重大收获。”(托尼.苏格特“一次艺术探险之旅”)
《野宴后的舞者之一》.布面丙烯100x100cm 2012-埃米利奥-董小庄
美洲艺术家埃米利奥说:“这次我能与董先生合作,我的内心是十分欣喜的,我就像一个抛弃了过去的创作者,重新创作了一种新的艺术语言。……我期待在未来还能有一次像这样美妙的经历。”(埃米利奥:董小庄----生活艺术的艺术)
比利时艺术家马丁的状况,则由经他一位欧洲朋友Johan Bosschem描述为:“离他的家乡Smetlede数千公里之遥的地方,一次大解放正在发生。”(《一次东西方的碰撞,一次激情的迸发》)
我们从小庄先生那里甚至得知:“第五次最后一个与我交流的艺术家在缅甸非常知名(埃可),他临走时,他把我和我的太太拉到自己前面,然后给我五体投地行了一个大礼,当时出乎我的意料,赶紧扶他起来。他说这次合作对他的灵魂是一个洗礼。”(艺会五洲 一座艺术的巴别塔)
空山No.13-97cmX46cm-托尼.苏格特-董小庄-2013
这惹得我们几乎动容:“发现了新我”“灵魂的洗礼”,“重大的收获”,“一次大解放”……多么叫人羡慕,我们也一样渴望得到这样丰厚的人生礼物呢。我们的寻常人生是很难在柴米油盐中被提升的,哪怕是做成了一个艺术家,如果天天脑子里想的是要如何画出一张与众不同的作品,那也不能算是个出色的,因为那种心态和一个天天想着如何赚到一大笔钱的商人没什么区别。我们在人生中最难遇到的事情是:你被照亮,被打开,被开阔,被提升……一个人的生命是需要被提升的,不然只在饮食男女中虚度了人生。人类发明了绘画、音乐、诗歌、舞蹈、小说、电影等,就是想借助这些“文艺”手段,让人活得更明白,让生命变得更“优质”。因此,优秀艺术家总是能通过作品把人的生命作提升——提升自己的,也提升别人的。小庄先生的能耐就在这里,他的“艺会五洲”能改变每一个参与者的内心,打开参与者的精神空间,结果,那五位来自世界五大洲的艺术家都对此心怀感激,他们等于是从“艺会五洲”中意外地得到了一份精神礼物。当然,小庄先生自己也得到了他的“礼物”:
做“艺会五洲”项目过程中,感悟了好多生命意义的东西,比如说,如何真诚,如何美好,如何幸福快乐,什么是宗教,神在哪里,边界在哪里,我们在哪里……(艺会五洲.一座艺术的巴别塔)
祛病No.2-100cmX100cm-托尼-苏格特-董小庄-2013
这份礼物,我们能够分享吗?
也许,是可以分享的。
我们只需来看,“发现了新我”,“灵魂的洗礼也就是发稿的要求”,“重大的收获”,“一次大解放”是如何做到的。显然其途径已经被指示了——参与这个项目的五个合作艺术家没有一个不提到,被“艺会五洲”的特殊创作过程所“逼”,若要想合作成功,达到两个个体之间的互相理解,他们不得不放下自己,放弃自己所学的东西。
缅甸艺术家埃可这样告诉我们:
实际上,直到登上去成都的飞机之前,我都感觉不到对这个活动有太多的期许。关于到成都后做什么怎么做一类的事情,我的脑子一片空白……因为我认为对于两个艺术家来说在一个画布上共同创作不是个简单事情,即便在过去的艺术经历中我已经有过不少与其他艺术家共同合作行为艺术的经历了。……每一个艺术家有他们各自的风格、观念、路径、自我、背景和文化。我们如何能跨越这些种种并在我们之间直接建立相互的理解,我心存疑虑。……就这样,和董在成都一起工作的那天即将来到了……董不会说英文,我不会说中文,怎么一起工作?董再次毫无疑问的说不翻译,他看上去很有信心。我们开始明白,我们正尝试离开我们原本的自我,并且无需语言也知道怎么去创作。……我抹掉他,他不生气;他抹掉我,我也不生气……有时候我们选择了同样的色彩,或者一个人的笔触在另一个人的笔触节奏中跳动,却并不是跟随对方。这让我去思考为何我们变得像现在一样,如此容易地理解对方。(选自埃可未发表文章)
11原初记忆之十一-100x100cm-布面油画-阿洋达-董小庄-2014
墨西哥艺术家埃米利奥说:
从我的角度来看,跟其他的艺术家合作,特别是在建立一段亲密关系时,我们需要放弃以前的一切,忘记我们所学过的东西,丢掉我们拥有的才能去寻找一些新的东西,不去与那些智者比肩,不去眺望未来。这次我能与董先生合作,我的内心是十分欣喜的,我就像一个抛弃了过去的创作者,重新创作了一种新的艺术语言。我再重复一遍:忘记我们所学过的东西去寻找新的可能性,一切从无开始……(埃米利奥:董小庄----生活艺术的艺术)
阿洋达说:
我以为,如能抛开所有这些似乎占据着我们思想的人造结构,诸如政治,宗教,种族(不是说我们要无知),我们没有被任何生活中似乎将我们区分的人造“教堂”所禁锢。……我们可以在生活中实现伟大和统一。我想请大家脱下他们教育的鞋履,脱下他们的眼镜,佩戴上精神之放大镜来审视这些作品,并转化,最终在灵性层面达到另一个境界。(阿洋达.马布鲁:“关于合作的报告”)
董小庄说:
“这五年来,做了这样一件全新的事情,五年中内心一直在纠结,在寻找。实际上在真正合作的现场,好多东西都是无用的,是一个积淀的自然实践行动。因为这时是内心的互相挑战,两个艺术家,两个君主在这时候能不能达到甚至 清空我们过去的东西,单纯地回到当下思考问题。……让灵魂变得透明,需要一个过程,一个全新的生活态度,对人性的深度理解。这是一个自我解放的过程。……当一个人放弃思考,全身心地投入状态时,就能够唤醒生命的很多艺术感知。”(艺会五洲.一座艺术的巴别塔)
19原初记忆之十九-布面丙烯-120x90cm-2014-阿洋达-董小庄-2014
情况就是这样。每个参与者全都看到了,一旦放下自我,就会天宽地阔,风景独好。其实,“放下”一词,一向是中国人最喜欢挂在嘴上的一个词,那可以是指放下陈见,放下偏见,放下烦恼,放下不安……其中最重要的是放下自我。我们该知道的,“自我”是一道成分复杂的浓汤,其中有来自先天的欲望和喜好,有来自后天的社会习俗和文化限定,这是一个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堡垒建设,自我越强大,目中越无人,而这种“无人”往往伤人,小到个体冲突,大到国家和种族的冲突——仇恨和战争。因此,西方也好,东方也好,达到“无我”从来是人格的最高水准,西方通过皈依上帝来放弃“我”,东方则是通过内心的修练来化解“我”(“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庄子《逍遥游》)。无论怎样,学习放下自我,一直以来都是人类文化中最要紧的精神修为。
神在哪里之一240cmX200cm 布面丙烯埃可-董小庄-2015
有人或者会问:我们有什么必要都得去“选”这门课呢?尤其是艺术家有什么必要去“选”这门课呢?毕加索不玩这个,照样做大。可是我们要记得,毕加索是现代主义艺术家,现代主义艺术的审美性在于“风格创新”。在现代主义艺术的语境里,艺术家主要靠才华取胜,艺术之门只对有才的人敞开。这样的“审美性”给人的压力很大,就如一位西方画家说的那样,人人都去学毕加索太难了,谁能做到像毕加索那样,早上画三个人体,下午画四个?这就是为什么,西方艺术在推崇毕加索这样的风格创新大师近百年之后,疲倦了,受限了,于是再也不肯待在“风格创新”这个围城里。他们看上了另一个法国艺术家杜尚,他完全不在意艺术风格,不在意创造美,而在意用艺术去改变人的观念,乃至改变人的生命质量。于是,在上个世纪60年代之后,西方艺术的榜样换成了杜尚,于是艺术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即“当代艺术”阶段。在“当代艺术”中,“风格创新”完全不重要了,“美”也被完全放下了,当代艺术重视的是观念表达,其审美性在于:一个艺术家如何能通过艺术的手段帮人改变观念,重新认识自己,甚至改变自己。能做到这一点的艺术作品,就被视为是件好作品。
38无相之相之一---125x160cm-综合材料-阿洋达-董小庄-2014
“艺会五洲”这件作品的高明处正是在这里:它通过被别人视为不可能的方式,迫使每个参与的人不得不追问自己:我是谁,我为什么要坚持自己,如果我放弃,我会变成怎样……一直以来,挑战自我通常只能由经哲学和宗教的途径去落实。而小庄先生真行,居然能通过一个艺术创作,来落实这件最难,最深,最重要的人生功课了。真不能小看这件人生功课,它无论是对于做艺术家,还是做普通人,都帮得上我们的忙。对艺术家而言,如果存在着“自我”这个障碍,艺术的格局一定不会大。而对我们普通人而言,太看重“自我”会带来很多的烦恼痛苦。无论为艺术、为做人,“放下自我”都是一剂纾解我们压力和烦恼,开阔我们人生格局的良方……做到一成,就能得到一成的幸福,做到十成,就能得到十成的幸福。这是真的,所有那些从“自我”中解脱出来的开悟者都会告诉我们同样的故事……只看眼前所有参与“艺会五洲”中的艺术家,难道不是已经这样告诉我们了吗?
照这样,小庄先生和他的“艺会五洲”真的负担起美国当代艺术批评家丹托先生所指出的:“如今艺术家担负的是一个哲学家的任务。”一句话,“艺会五洲”完全是在对人心做功,为促进世界不同民族的互相理解和尊重做功。小庄先生从做这件作品的开始起,殷殷期待的正是:“我的艺术不关注简单的表现形式,而关注‘我们是谁,我们如何生活’”“如果人与人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国家、宗教之间都能够达到静默的和谐,这个世界是多么的美好。”。一件作品能做到这个程度,该是这件艺术品最高的含金量了吧。
边界在哪里之二125cmX160cm 布面丙烯-埃可-董小庄-2015
至此,我希望已把“艺会五洲”作为“观念艺术”的理由说清楚了。无疑,这件作品重要的不是它的结果——挂出来的画,而是它带领我们看到了这样的精神旅程,看到了这样的内心改造,而这种内心改造的途径被如此清晰地显示出来。若我们每个人有心,也肯在自己的日常人生中一样学着“放下”“清空”,不固守或执着任何定见,打开心胸接纳一切……难道不也是一样得着这份“礼物”了……对吧?
王瑞芸2017/5/31于美国加州
后记----魏言
有幸参与到“艺会五洲”这本文献的编辑整理工作,对于这个跨度达五年的国际艺术家交流合作项目,这次文献的整理和出版是极其重要的。它使得整个长达5年的交往行动从含混庞杂的各类素材中清晰地梳理出一个脉络,在这种脉络中将会生成一种明确的意义,并得到公众的审视。读者中的认同者将继而传播到更久远的时空,这就是书写不断产生“延异”和流变,形成向未来开放的话语结构和意义空间(德里达语),统称为“价值”。
《爱意在心中生长》之一 2018布面丙烯120x80cm 创作于广西北海自藏作品艺作工作室
5年中,我亦有幸作为一名关注者,关注着这五次不同国籍、背景、年龄、个性和经验的艺术碰撞。整个过程回味起来是极其复杂和不确定的,这种交往行动带着一丝文化冒险——因为很难预期到其结果是否让人愉快,似乎总存在着一种失控的危险:两个陌生且语言无法交流的艺术家一起作画,要共时性的对画面达成高度一致的默契、捕捉、平衡及节奏。难度太大,这个过程是一定会伴随发起人董小庄先生的焦虑的,我就曾亲眼目睹过多次。
008《希望点燃梦想》2021布面丙烯120x90cm
一般意义上的交流结果无外乎两种:一种是展示彼此的差异化,并以一种握手言和的方式予以各自独立的承认(文化相对主义,这是大多数“世博会”的内在逻辑);另一种则是一方的妥协或者交替的妥协,屈从于一种暂时的平衡感和认同感(伦理学的博弈)。而我更有理由相信,这五次艺术合作要尝试的是建立第三种交往行为关系——“行动者在理解过程中反思的世界的关系”,即:向对方开放,接受对方带来的差异性甚至是“异己的陌生力量”,把这种作为自身行动和创作生发的依据。“虚怀”与“忘我”,虚己以游世。在这个过程中去积极捕捉自己内心对对方的认同;积极寻求理解自己与他者之间关系所创立的任何一种可能的方式。由此而完成一种认识上的“开放”与“自我更新”,从萨特论断的“他者即地狱”的主体性封闭中解脱出来,以开放的意志与“他者”合体,进而作为行动的一致主体,形成共识性的结果。
010《明媚生长无疆》2018布面丙烯120x90cm自留
这便是最具有自我解放意味的交往行动理论。所以,我们才在“艺会五洲”的五次合作创作中看到了五种风格迥异的艺术作品,这五组创作风格、艺术秉性完全不同,差异极大。唯一的共同点和线索就聚集在发起人董小庄先生本人。他的思想,他的态度,和他先后五次与文化上的“他者”碰撞的过程以及其中隐藏的意志。
040《灿烂》2017布面丙烯100x100cm 自藏作品
写到这里,我不禁想到了密宗当中的“五方佛”。据《千臂千钵大教王经》记载:“过去曾有文殊菩萨出世教令众生发菩提心,并自发宏誓,愿尽志力广度众生,不休不歇如虚空之无穷无尽。发愿已,大士问谁愿同行?即时有五大仁者曰:‘我能依此文殊菩萨,能发大愿大行,广度众生,心同虚空,亦无休歇’。文殊菩萨即为五仁者立名曰:‘毗卢遮那、阿閦佛、宝生、观自在王(阿弥陀)、不空成就’。诸仁者各住一方,依愿修行,皆证菩提,并称五智如来。
042《缤纷》之二2017布面丙烯100x100cm
艺会五洲,就如同这五方佛一般,每一方皆证菩提,然后又各自分化,有着差异。五方佛所喻指的是大彻大悟,明心见性,证得无上光明的自性;乃断绝世间烦恼而成就涅盘之智慧。但小庄先生在艺会五洲所经历的五年,确是他一生当中不易的五年。2013年左眼失明对他打击巨大,这突然到来的意外在他满60岁这一年是灾难性的,尤其对于一位热爱艺术甚于一切的画家。后来的几年里接继父亲的去世、家里人伤筋动骨的遭遇和诸多周折频现。那几年里,董小庄先生饱受煎熬,这种持续的折磨即使是自幼在贫困艰难中磨练了几十年的小庄先生亦不堪重负。
050《红色诗篇》2017布面丙烯100x100cm
造化弄人,这仿佛是天上的神明有意要小庄顿悟而故意施加的磨难。我已无法去揣测小庄先生是如何在经历这重重打击之后毅然选择要将“艺会五洲”坚持下去......从这个意义上,艺会五洲已经远远超越了一般意义的国际艺术交流和攀龙附凤的笔会,而是不死不休的信仰阵地!它是使得小庄先生最终完满艺术人生的一次痛苦焦灼的升华与救赎。这一切,不正是五方佛的顿悟奥义吗?
075《池塘飞歌谣》2023布面丙烯
现实世界,并不承诺任何对苦难的福报,一切都不过是默默承受。然而,现实世界却可以活生生的考验一个人的意志,并为之树立一座精神丰碑。如果追问小庄先生为这个世界贡献过什么?我想,应该是无论个人遭遇如何,时代如何变迁,如何身处险恶,都必须要以行动的高贵方式去建立“自我”与“他者”的开放与接纳,包括对苦难和困境的接纳,存乎一心,方能超越于时代!
080《闲坐看天夕阳坠》2023布面丙烯
待一切苦难和困顿过去,即将要面对这5年经历的总结与回顾。“其中辛酸味,更与何人说?与“其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即将共时呈现。作为一次国际交流,“艺会五洲”是一种彼此承认和积极寻求共识的普遍性的交往行动方式,这些作品正是其过程的物理结果;同时,作为每一个参与其中的艺术家个体——尤其对董小庄先生而言,更是一次自我证悟、自我返观、自我超越的修行顿悟。它使得“开放”和“虚己”成为文化交往行动在方法和伦理上具有合理性,又使得“寻求自身的延展和人格的丰满”成为了一种符合哈贝马斯在20世纪晚期所提倡的符合社会理性的目的合理性。
095《星空下的荷塘》2020布面丙烯200x80cm
文末之际,我心怀不安,祈祷:愿这种接受“他者”的“虚己”思想的共识方式成为新一代艺术家和所有中国人的法身之道,不断孜孜以求,超越各种束缚,达成自在自信修行心;而不需要再回到一种自我满足、排斥“他者”的狭隘残存意志里;更不需要骗编妄念和人造梦境。
103《大地颂歌》2017布面丙烯
海德格尔如是说:世界,远比我们根据可知可感的经验领域所构想的那个世界更为丰足......
138《心艺的声音》2018布面丙烯150x120cm
010《明媚生长无疆》2018布面丙烯120x90cm 自留
注:哈贝马斯《交往行动理论》第一卷“行动的合理性和社会合理化”3.(3)(b)交往行动中反思出的世界特征(P140.重庆出版社,199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