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古玩
摄影
书画
收藏
展览
艺术家
月印万川
发布时间:2025-10-22 16:26   |   来源: 艺术中国   |   责任编辑:李格林

月印万川——星云大师书法中的禅心与自在

 

 

媒体支持

人民日报》《中国网》《中国新闻网》

《中华网》《长江网》《朝闻天下》《中国文艺新闻网 》

《人民美术网》《艺术中国》《美术大观》

 

前言

中国书法历来重视“字如其人”,追求笔墨线条背后的人格气象。而星云大师的书法,将这一传统推向了“字即佛法,笔墨即慈悲”的至高境界。大师早年因饥饿罹患眼疾,视力模糊,几乎不能视物。也正因这“肉眼”的局限,反而成就了其“心眼”的澄明。他作书时,不睹笔毫,不拘泥于一点一画的精雕细琢,而是全神贯注于心念的流淌。于是,我们看到的,是一种褪尽火气、忘掉技巧的“稚拙”之美。这种美,非关技法,直指本心。每一笔都浑厚圆润,如云似水,不见锋芒,却蕴含无穷的包容之力;每一个字都安稳如山,透露出一种“八风吹不动”的定境与从容。

本次展览以“月印万川”为题,其意深远。皓月当空,清辉普照,江河湖海,无论大小深浅,皆能映现一轮完整的明月。星云大师的慈悲与智慧,便如同这天心明月,而他的笔墨,则是那映照月影的万千川流。作品的内容,或为佛经中的般若智慧,如“慈悲喜舍”;或为人间生活的处世箴言,如“不忘初心”、“你对我错”;或为勉励大众的精进之语,如“向前有路”。这些文字,并非高高在上的教条,而是可以带入日常生活的修行指南。透过这些笔墨,大师将深奥的佛理化为平实的语言,如清风拂面,如良友叮咛,让观者在欣赏的同时,获得心灵的启迪与安顿。

当您驻足于“禅心”二字前,或许能感受到那份远离尘嚣的宁静与澄澈;当您品味“自在”的笔意时,或许能触碰到那份放下我执的豁达与轻盈。这些墨迹,是大师禅心的“化石”,是凝固的音声,等待着有缘人来唤醒其中活泼泼的法音。

这不仅是一场书法艺术的展览,更是一次经由笔墨引领的内观之旅。愿每一位走进这里的观众,都能在这些“无声的说法”中,照见自己本自具足的佛性,如同每一条溪流都能映现明月的光华。面对一幅幅质朴厚重、圆融自在的墨迹时,我们首先需要理解的,或许并非“书法”,而是“心境”。星云大师的书法,从来不是为了艺术的展示而存在,它是一场修行,是禅心在人间最温暖、最直接的示现。

 

星云大师(1927年8月19日—2023年2月5日),俗名李国深,法名今觉,法号悟彻,自号星云,笔名赵无任,出生于江苏江都。1927年生,为禅门临济宗第48代传人。12岁于南京栖霞山出家,1967年创建佛光山,弘扬“人间佛教”,树立“以文化弘扬佛法,以教育培养人才,以慈善福利社会,以共修净化人心”的宗旨。先后在世界各地创建200余所道场,并创办美术馆、图书馆、出版社、书局、学校、育幼院、医院、佛光精舍、慈悲基金会等各种机构,致力推动佛教教育、文化、慈善、弘法事业发展。有来自世界各地之出家弟子千余人,全球信众达百万人之多。

   12 岁在南京栖霞寺跟随志开上人出家,毕业于焦山佛学院,是临济宗第 48 代传人,也是中国台湾佛光山开山宗长。

他一生致力于教育、文化、公益事业,在世界范围内创建了多所教育、文化机构,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海峡两岸关系和平与繁荣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星云大师虽然在南京栖霞古寺出家,但他认为大觉寺才是他的祖庭。“76年前,大觉寺很简陋,但我很荣幸它在战争年代收留我,给我口饭吃。”2015年10月18日,他在大觉寺大雄宝殿开光仪式上说,“10年前江苏省宗教局前局长翁振进问我可否回来复兴祖庭,我心里像触电一样。”于是,他支持复建了这片佛门圣地。

1949年春,他组织僧侣救护队赴台湾,最初在桃园县的中坜圆光寺修行,加入慈航法师创办的台湾佛学院为学僧。1951年,主编《人生月刊》。1952年,当选台湾中国佛教会常务理事。1962年建设寿山寺,创办寿山佛学院。

1967年他变卖高雄佛教文化服务处房屋,购得高雄县大树乡麻竹园二十余甲山坡地作为建寺用地,于五月十六日破土,定名为“佛光山”。寿山佛学院移址佛光山,更名为“东方佛教学院”。

佛法随着星云和他的歌咏队念佛会

星云大师在佛光山以弘扬“人间佛教”为宗风,树立“以文化弘扬佛法,以教育培养人才,以慈善福利社会,以共修净化人心”之宗旨,致力推动佛教教育、文化、慈善、弘法事业,并融古汇今,手拟规章制度,有力推动了佛教现代化的进程。

 

(二零零九年五、六月间,大师的眼睛开始看不清楚,写字全凭心中衡量,下笔不管多少字,一蘸墨就要一笔完成,所以大师为自己的书法定名为‘一笔字’,此后的展览就叫《星云大师一笔字书法展》)

从眼疾到顿悟:“一笔字”里的苦难与通透

星云大师生前曾独创“一笔字”书法艺术,享誉海内外。笔法朴拙中融入圆转流动,法不求与古人同,而神亦自足。胸中无尘埃,自有艺术澄明之境界,在国内国际有着巨大的人格感染力和艺术影响力。关于“一笔字”的由来,据星云大师自述,20年前因过度饥饿而罹患糖尿病,后来引起并发症,视力逐渐下降,看书写字困难。由于视力模糊,在写字落笔的时候,只能用心揣摩字与字之间的距离,因为不能继续写第二笔,所以一笔下去必须一挥而就。这就是“一笔字”的来历,如星云大师所言:“也是在经历了眼疾的苦难后悟来的”。

 

(大师常说:“我的字不好看,人老了也不好看,那么给人看什么呢?看我的心,心看不到,但我的字是我用心写的。”)

星云大师的“一笔字”用“心”挥就,通过书法的五种艺术形式,传播中华优秀文化,一写就是20年。2016年,中国国家博物馆曾为星云大师举办“佛光菜根谭——星云书法展”,展出星云大师“一笔”写就的300多件书法作品及其亲笔书信、手稿、日记等。星云大师常言:“请大家不要看我的字,请看我的心”。

1988年,被誉为北美第一大佛寺的西来寺落成之际,除了传授“万佛三坛大戒”,为西方国家第一次传授三坛大戒外,同时主办“世界佛教徒友谊会第十六届大会”,开启海峡两岸佛教界代表同时参加会议之先例,为两岸佛教界首开平等交流之创举。

1949年与星云大师一同渡海赴台的大陆僧侣(左6为星云大师)

星云大师的“一笔字”书法内容多为劝人向善、慈悲包容的名言警句,既有佛教经典话语如“无上士”、“世间解”等,更有与人们生活紧密相关的哲思妙语,“活在当下”、“淡泊人生”、“我心自在”等,赏其作品,不仅能赏字之美,也能品味其中耐人寻味的人生奥秘。

星云大师的字充分的表现了书法与佛法之间的完美融合,其字无骨无势、无横竖撇捺,但却神采生动,适眼合心。字中的超越俗世“规矩”和“方法”的心境、鲜活灵动而深刻睿智的禅意,叫人不得不心生敬畏!

庐山东林寺为星云长老举行专场普佛超荐法会

星云大师的“一笔字”,享誉海内外,其书法,是一种朴拙中融入圆转流动的境界,与古人书法有着明显的不同,并且做到了神亦自足,这样的境界,不是谁都能够做到的,这绝对是一种大境界,在他的书法中,可以感受到一股超然,是真正的“胸中无尘埃,自有艺术澄明之境界”,不仅在国内有着深远的影响力,而且在国际上也有着知名度,他的书法,已经远远超出了书法的境界,有着巨大的人格感染力和艺术影响。每每看到他的书法,总是有一种肃然起敬的感觉,也许你看到后,也会有一番感受的,这是书法,是一种独到的书法艺术,也是人生的一种领悟。
(星云大师在题字时,只能用心揣摩出字与字之间的距离,一下笔一沾墨就要一挥而就不管这所书内容有多少个字,都要一笔完成,否则不知道第二笔从何下笔,这样便促成了大师“一笔字”的因缘)

大师著作等身,撰有《释迦牟尼佛传》《星云大师讲演集》《佛教丛书》、《佛光教科书》《往事百语》《佛光祈愿文》《迷悟之间》《当代人心思潮》《人间佛教系列》《人间佛教语录》等,总计近四千万言,并被翻译成英、日、西、葡等十余种文字,流通世界各地。
大师教化宏广,计有来自世界各地之出家弟子千余人,信众遍布世界。他一生弘扬人间佛教,倡导“地球人”思想,对“欢喜与融和,同体与共生,尊重与包容,平等与和平,自然与生命,圆满与自在,公是与公非,发心与发展,自觉与行佛”等理念多有发扬。

 

展览作品

 

观照

星云法师 《观照》 96×45cm

 

 

星云法师 《佛》 96×45cm

 

 

希望在前,明天更好。

星云法师 《希望在前 明天更好》 96×45cm

 

 

福来

星云法师 《福来》 96×60cm

 

 

知仁

星云法师 《知仁》 96×45cm

 

 

好运

星云法师 《好运》 97×44cm

 

 

 道无古今,

悟在当下。

星云法师 《道无古今 悟在当下》 96×45cm

 

 

好运到

星云法师 《好运到》 96×45cm

 

 

好运

星云法师 《好运》 82×43cm

 

 

观自在

星云法师 《观自在》 95×42cm

 

 

金玉满堂

星云法师 《金玉满堂》 97×44cm

 

 

金玉满堂

星云法师 《金玉满堂》 96×45cm

 

京ICP证 04008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可信网站

CopyRight © 2017-2018 http://shineup.artcn.org.cn,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正在上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